信物百年 | 從自制地雷開始,這家抗日兵工廠發展成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名片
《信物百年》第49集
《抗日兵工廠的地雷》震撼播出
王民深情講述了
立下赫赫戰功的自制地雷的故事
節目一經播出
在社會各界和徐工內部引起熱烈反響
↓ ↓ ↓
1944年初,寒風凜冽
距離山東省小渚城約10千米遠的地方
一隊日軍踏進了雷區
剎那間,亂石齊飛,硝煙彌漫
與此同時
小渚城里十幾個人
正將一臺珍貴的武器加工設備沉入河底
就是這臺制造地雷的加工設備
在抗日戰爭時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
用原始方法制作地雷
為戰爭勝利立下赫赫戰功
信物講述人王民介紹,這就是徐工的前身——魯南第八兵工廠在建廠初期制造的地雷,它們雖然做工粗糙,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,卻是打擊敵人的重要武器,看似制作簡單,在當時對設備簡陋、物資缺乏的兵工廠來說卻依然困難重重。
1937年7月7日,“盧溝橋事變”爆發后,黨中央根據抗日戰爭形勢,開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據地。
1943年,抗日烽火在此一帶熊熊燃燒,可此時后方軍需供應卻開始捉襟見肘,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,不得不建立我們自己的兵工廠。
為配合主力部隊作戰,1943年3月,華興鐵工廠應運而生,后又整編為魯南第八兵工廠。
建廠之初,軍區就下達給工廠一項緊急又艱巨的任務:在一個星期內制造一批地雷,支援前線作戰。
在少勞力,無技術的條件下,制造地雷談何容易!工廠僅有的20名工人,冒著地雷隨時炸掉的危險,用最原始的制作地雷方法,開始反復試驗和研究。
工人們從鞭炮里提取,或是用土硝熬制火藥,老百姓把自家的鍋,甚至首飾都貢獻出來,支援工廠制作地雷殼。
經過艱難的摸索,由兵工廠自己制造的地雷終于試制成功!雖然威力不能和正規地雷相比,但在當時已經是難得的武器。隨后,一批批制造出來的地雷被源源不斷地送往了抗日前線!
信物講述人王民說,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,甚至有些原始的地雷,卻成為了八路軍和民兵游擊隊的神兵利器,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。
當時的抗日軍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,在基本款地雷的基礎上,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升級改造,魯南第八兵工廠建成僅一年,就為前線提供了近萬枚手榴彈、地雷等軍需武器,成為了為抗戰提供“養料”的加油站,但與此同時,也成為了日軍的眼中釘,肉中刺。
1944年初 ,一隊日軍得知了兵工廠的位置,開始謀劃偷襲兵工廠,妄圖徹底清除當地抗日軍隊的彈藥來源。獲悉日軍行蹤的兵工廠迅速應對,提前在距離工廠約10千米遠的地方布置了雷區,與此同時,工人們將廠里的車床設備也沉到了河內。
當日軍進入雷區時,剎那間,亂石齊飛,硝煙彌漫。在這場偷襲中,兵工廠的工人們用自己制造的武器擺脫了敵人,也保住了生產武器的設備 。
魯南第八兵工廠自力更生,用最原始的原料和工具制造了近萬枚地雷、拉雷和手榴彈,以及三萬余發迫擊炮彈支援前線,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!
艱苦創業自主創新
打造裝備制造業的靚麗名片
制造出來的這些地雷,是凝聚著兵工廠艱苦創業、自主創新精神的圖騰象征。
經歷過槍林彈雨的八路軍魯南第八兵工廠,歷經7次輾轉,于1953年搬遷至江蘇徐州,成為了制造工程機械的徐工,而艱苦創業、自主創新的精神卻一直延續下來,并誕生了新中國第一臺蒸汽壓路機、汽車起重機,到制造出世界第一的4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,中國最大的700噸級礦用挖掘機和全球首次應用的無人集群道路機械。
徐工,挺起了中國裝備制造業責任擔當的脊梁。
信物講述人王民講述到,如今,當年兵工廠自制的地雷被珍藏在徐工的檔案館里,這些地雷中凝聚的艱苦創業、自主創新的精神,已深植于徐工人的紅色血脈,代代相傳,七十八年來,為黨和國家貢獻了 “全球第一吊”“神州第一挖”等100多臺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,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一張靚麗名片。
百年信物,薪火相傳
徐工將矢志不渝,持之以恒
苦心鉆研,堅定突破
在艱難險阻中創新超越、歷煉成鋼
挺起中國裝備制造業責任擔當的脊梁
為中國制造強國建設
作出新的更大貢獻!